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徐以如:
翻译为桥梁,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
徐以如在教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徐以如,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法国8年。回国后,她在中山大学从事法语教学。在这座有着岁月痕迹的百年名校里,红砖绿瓦背后的感人故事,陪伴了徐以如数年。
“坐在前排的中国学生”
徐以如本科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学院。 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东北一所大学教法语。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许一茹不禁感到焦虑。在教学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还缺乏相关知识,从而萌生了去法国深造的想法。
在里昂,许以如在这座法国东南部美丽的城市再次成为了一名学生。她在里昂第二大学主修语言学。踏上陌生的土地,让人兴奋,也让人彷徨。毕竟现实生活中的法语和书本上学的并不完全一样。法国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也与中国有很大不同。
让她没想到的是,入学第一天,她就遭遇了“意外”。 “法国大学没有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学前也没有通知报名地点,我不知道去哪里报名。最后查到学生在哪里报名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不能报名。”因为没有保险,所以没有报名。”离家千里之外,那一刻,许一茹感到无助和孤独。
后来,每当新学期开始,许一茹都会为来自中国的新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提前告诉他们注册流程和所需材料,让新生不再经历波折。他们所经历过的。
大多数语言学课程都难以理解,许多专有名词甚至在字典中都找不到。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许一茹感到压力很大。为了尽快融入法语课堂,她想了很多办法。
每次一上课,许一茹都力争第一个冲到教室,拿着录音笔坐在第一排,录下老师的讲课,课后做听写。 90分钟的课程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完成所有听写。她周末和节假日基本上都是在课后复习。
经过这样的努力,许一茹渐渐不再需要录音笔来听懂老师的讲课。一些留学生开始向她借笔记,后来连法国同学也来借,因为许一茹记得更清楚,内容也更全面。慢慢地,全班同学都记住了“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学生”。
留法人不忘初心使命
研究生二年级后,许以如通过选拔,成为里昂第二大学法语国际语言中心的一名教师,开始了在法国的教学生涯。
作为一名在法国给留学生教法语的中国人,许一茹难免紧张,这让她备课更加仔细。久而久之,徐以如的课程就很受欢迎。不仅中国学生喜欢她的课程,来自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留学生也选择了“徐老师”选课。
闲暇时,许一如最常去的地方是位于富维耶山的里昂法中大学旧址。她表示,每当遇到中国学生,她一定会带他们去中法大学旧址,给他们讲述中法交流的历史和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们传承中法大学的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在法国学习。加油,讲好中国故事,在法国传播中国文化。
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徐一如决定回国任教。里昂与广州是友好城市。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也参与了里昂中法大学的筹建。这种深厚的联系,让她对广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亲近。回国后,许以如进入中山大学,成为一名法语教师。
一走上讲台,徐伊茹就精神抖擞。她说,中国学生刚开始学习法语时,常常对动词变位、阴阳组合、单复数组合等感到困惑。作为老师,帮助学生克服“小语种”的心态很重要。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她每周都会与他们见面并举行小组会议,甚至在访问法国时也是如此。
近年来,徐以儒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1项、校级5项。如今,中山大学与里昂大学长期合作,两校签署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流、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项目,共同培养法语人才硕士研究生和法语专业本科生。
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许以如曾多次到法国高校和机构访问中山大学担任翻译,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翻译人员总是看上去很平静,但实际上,背后是十年的努力。”在许以如看来,译者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名词,只有做好日常的积累,才能保证现场表现良好,不出错。
徐以如认为,做好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吃透。翻译不仅考验外语的熟练程度,也考验母语的熟练程度。首先,你必须充分理解中文的意思,然后再思考如何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翻译的工作就是穿梭于两种文化、两种语言之间,找到它们的对应点。 “这是一个‘经验加思考’的过程。”
展现中国特色大国风采
去年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访问中山大学,徐一如担任随行翻译。
马克龙总统来访期间,许以如向其介绍了马丁堂、兴亭、荣光堂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中山大学的发展历史和校园新面貌。
在此之前,徐一茹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她整理了广州与法国的交流合作资料,仔细聆听马克龙总统上任以来能找到的所有演讲材料,反复揣摩他的演讲风格和表达习惯,仔细研究他的外交风格,甚至我仔细研究过如何握手、打招呼。同时,法方经过的所有场所的布局和布局,既要符合法国文化和国际惯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和大国风范。那段时间,她精心准备每一个细节,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翻译任务顺利完成,我松了一口气,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让世界看到了今天的中国,看到了广州,看到了快速发展的国际化转型大都市。”许以如说道。
近年来,文化交流在中法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和认可。在许以如看来,中法文化交流是长期积累、历久弥新的。近年来,交流呈现多元化特点,在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碰撞出更多灵感和火花。
“比如里昂灯光节,是在欧洲影响力很大的国际灯光节,这个灯光节往往会融入很多中国元素。2018年是广州与里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30周年。广州国际灯光节节日我特地把灯光作品《雨打芭蕉》送到了法国,让更多的法国公民领略岭南的魅力,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文化交流。”她还表示,在中法各领域交流中,留学人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她将继续用法语讲述中国故事,记录和讲述更多温暖的友谊故事。
王伟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