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富士康美国工厂为何黄了?|新京智库

新闻资讯2024-08-13 20:39小乐

曾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富士康美国工厂为何黄了?|新京智库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美国总统拜登视察沃尔沃位于马里兰州的动力总成工厂。图片/IC照片

2022年10月7日,白宫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号文表示,为巩固和保持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未来将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劳动力培训等11个领域实施37个项目四年。措施。

近期,美国媒体一直在密切关注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的消息,试图弄清楚这个被特朗普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项目到底发生了什么。

富士康威斯康星工厂倒闭事件此前已有报道。白宫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能否扭转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颓势,耐人寻味。

“世界第八大奇迹”项目搁浅

近期,美国媒体一直在密切关注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的消息,试图弄清楚这个被特朗普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项目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美国“铁锈地带”选民眼中,富士康投资威斯康星州一度是美国制造业“重生”、“回流”的象征。这座占地超过1.2平方公里的工厂将成为北美第一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可高效生产60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为当地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 2017年,郭台铭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将在“美国的心脏地带”建造一座“最先进的显示器制造工厂”,这将是一个“非凡的机会”。

然而,详细剖析这家工厂近五年来的相关信息显示,几乎全部都已停工改产:富士康取消了当年生产10.5代面板的计划,决定转型为第六代。面板厂。很快,变革计划就被搁置了。

随后几年,有消息称其将生产呼吸机、谷歌服务器、咖啡机器人、电动汽车以及“AI 8K+5G生态系统”,但这些项目最终未能实现。

根据《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媒体近年来的追踪报道可以看出,这里实质上已成为小批量不规则生产的储存仓库。

富士康投资威斯康星州失败的两大原因

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投资液晶面板的最大推动力是选举政治。

据《经济学人》、《The Verge》等媒体报道,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建厂也源于特朗普政府的直接压力。然而,无论是大选期间的特朗普总统,还是寻求连任的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都没有对工厂自宣布建厂以来不断中止项目、未能履行义务的事实作出回应。相反,富士康的厂房和穹顶建设和创新中心的剪彩活动被视为政治成果,特朗普还留下了“这将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名言”。

2019年,沃克连任失利,民主党州长托尼·埃弗斯上台,富士康成为上任留下的“政治包袱”。

在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导致富士康推迟了生产液晶面板的早期承诺。后期,富士康将打造创新中心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的“AI 8K+5G生态圈”。更有前景的项目已经失去了最初慷慨的政府补贴和公众支持。

根据富士康与州政府2021年更新的协议,原定计划斥资100亿美元创建一座将创造1.3万个就业机会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厂的计划被放弃。富士康承诺雇用1,454名员工并投资6.72亿美元。该公司获得的税收补贴从28.5亿美元削减至8000万美元。

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投资失败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面板产业的发展遵循“后发优势”的逻辑。面板代数越高,可经济切割的显示器最大尺寸越大,成本越低,生产效率越高。因此,高世代产线可以在市场领域和产能上“降维”低世代产线。

富士康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液晶显示器项目于2017年宣布,而2017年恰好是全球和中国面板行业的关键一年。根据各研究机构的数据,中国大陆在2008年左右开始承接面板产业转移,并经历了发展扩张期。 2017年前后,是中国大陆集中发力面板尤其是超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一年。

2017年,中国大陆全球液晶面板产值份额(33%)和大尺寸液晶面板(60英寸及以上)全球产值份额(35%)双双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面板行业的发展故事与盾构机、光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逻辑本质上是一样的。高端制造的核心优势是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市场。前者意味着进入、支持和迭代整个产业流程和领域的能力,后者则为企业敢于研发提供了足够的市场预期。一个行业一旦通过早期积累发展起来,就会形成极具性价比的规模优势。这种规模优势是富士康决定放弃原来建厂计划的根本原因。

如今,当地政府和富士康向威斯康星州民众描述的“制造业回流”前景已经彻底破产。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年10月披露,该工厂的规划者、受托人和相关人员已经对其发展放弃了希望,现在只希望其他公司搬进该工厂或直接收购该工厂。

选举政治掩盖的基本矛盾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制造业回流”描述的是建造大量新工厂以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前景。这种描述在竞选期间经常出现。它实际上代表着中端甚至低端制造业的“回归”,与20世纪60年代左右美国工薪阶层家庭对中产生活的美好回忆不谋而合,强烈吸引了选民的选票。 “铁锈地带”居民。

这种意义上的“制造业回流”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以来一直被政客频繁使用。此后,“重振美国制造业”等言论偶尔成为竞选口号。奥巴马执政期间,他多次通过论坛会议“呼吁”、“劝说”美国低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并未出台实质性政策。

当地时间2018年6月28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当时的美国特朗普总统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共同出席富士康美国新工厂奠基仪式并致辞。图片/IC照片

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就业问题使这种说辞的有效性在特朗普时代达到了顶峰。 “我们不再制造产品”、“美国必须将苹果及其海外公司迁回美国”等言论已成为政客寻求的政治议程。支持率的“流量密码”。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项目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几十年来,这种说辞的实际效果显然不够。

这本质上是因为美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及其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上述“回流”背后的诉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无论是从劳动力、土地、原材料成本和利润率的角度,还是从劳动生产率和环境效益的角度来看,美国“回归”这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都不是现实的选择。此外,无论是建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工厂,还是为当地衰落的产业提供补贴,如果出于政治作秀而强行推动,都会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而遭到舆论的反击。

美国提出的三大困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

白宫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真能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吗?

对于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回流”或“振兴”,就其国内环境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前的就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充足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的匹配问题。

一方面,当前美国就业问题依然严峻,高端制造业无法快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咨询公司德勤分析认为,即使在当前相关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可能要等到2020年代末才能创造大量制造业就业岗位。发展高端制造业、保持技术优势和竞争力与短期就业目标之间的矛盾仍将是未来美国国内的难题。

另一方面,劳动力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已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美国将创造超过200万个制造业职位空缺,从现在起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制造业劳动力。从扩大人才储备(妇女、少数民族、回国公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用人单位与教育机构的联系(学徒制和资格认证)三个方面入手。

除了劳工问题,《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还凸显了美国面临的两大国内困难。一是美国自2001年以来就出现制造业贸易逆差,二是中小企业现在在供应链上面临更多困难。

这两个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的历史本质上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转移寻找原材料、土地、劳动力成本洼地,淘汰落后产能,获取超额利润的历史有关。与跨国巨头相比,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不仅承受着更加分散的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风险,还承受着研发支出高、商业转化率低、生存空间被挤出的风险。由大型企业。

为此,《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提出在技术采用、网络安全、工人培训等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支持,鼓励增材技术(3D打印技术)的优先应用和推广。然而,这些策略能实施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就“构建弹性供应链”而言,《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提出加强供应链互联互通,排查供应链漏洞,打造“先进制造生态系统”。从美国政府的一贯做法来看,贸易打压、技术封锁、加强与产业链伙伴国家的合作可能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端制造、供应链和劳动力是未来十年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三大领域,也是美国制定的三大战略目标。富士康威斯康星工厂的倒闭表明,美国虽然占据高端制造业的技术高地,但其先进制造业能否“回流”并取得预期效果并不确定,需要随事态发展进一步观察。

文/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孔雪

编辑/柯锐

校对/吴兴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