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塔斯马尼亚恶魔、塔斯马尼亚魔鬼是什么动物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其短小精悍的体型和别具一格的战斗方式,以及惊人的咬合力,它们被冠以“塔斯马尼亚恶魔”的称号。
塔斯马尼亚州历来是大型有袋动物的避难所,但在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后,许多大型食肉有袋动物迅速绝迹。
因为当地居民认为这些动物会杀家畜,所以对这些动物展开了大规模的猎杀,袋獾由于身型小且适应力强而幸存下来。
1936年,澳大利亚的最后一只袋狼死去,这让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物种的重要性,于是濒临灭绝的袋獾成了保护动物。
此后,免于人类干扰的袋獾开始恢复自己的种群数量,但不幸的是,在20世纪末它们又染上了一种不治之症。
袋獾面部肿瘤病(DFTD)
这是一种非病毒性传染性寄生性肿瘤,染病的袋獾的口部开始出现表观病变和肿块,之后这些变化会从面部传染到全身并发展成肿瘤。
面部的肿瘤会严重影响摧毁袋獾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从而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最后被活活饿死。
除此之外,侵入身体内部的肿瘤会造成器官衰竭以及其他器官组织感染,这更加增加了它们的死亡率。
研究人员发现,被感染的袋獾群体在12-18个月内的死亡率达到了100%,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该病于1996年在塔斯马尼亚东北部的袋獾中首次发现,此后,已经传播到袋獾范围的95%,使袋獾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更严重的是,在2014年的时候,袋獾种群中又出现了变异的DFTD毒株(DFT2),这让疫苗的研发变得更加复杂。
据有关报道称,这种病变的毒株还可能扩散到其他相关物种,比如鹌鹑等,那样的话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势必遭受极大破坏。
肿瘤病是如何传播的
具有传染性的肿瘤病是极其罕见的,除了DFTD,只有犬传染性性病瘤,它是通过狗的性行为传播的。
那袋獾的面部肿瘤病是如何传播的呢?说来也好笑,肿瘤病之所以能在袋獾中大规模传播完全是袋獾自己的原因。
袋獾虽然小但却很好斗,常常因为争夺食物或配偶而大打出手,而它们进攻的方式显然是用嘴巴咬。
当两只袋獾在战斗中咬到对方的脸时,这种疾病就得到了传播,这也是为什么病情最先出现在脸上原因。
另外,也有科学家认为,叮咬不仅会导致肿瘤扩散,而且它也有可能是造成肿瘤病的罪魁祸首。
因为如果复发性的疤痕形成过程被突变打断,就可能会致癌,无法愈合的伤疤会长成一个外部组织,然后传播。
图为:痊愈的袋獾
“恶魔”有望战胜“病魔”
虽然袋獾整个种群的历史看起来充满了灾难与不幸,但最近传出的好消息是,它们正在慢慢适应并战胜肿瘤病。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科学家发现变异基因组在整个种群中变化曲线开始趋于平缓,这意味着肿瘤病的传染性开始下降。
这种疾病追踪方法属于基因组学,一般用于追踪人群中的传染性病毒,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将其用于肿瘤分析。
另一个直观的事实是,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患病袋獾的面部肿瘤开始消退,出现了正常皮肤。
以前人们为了阻止疾病在袋獾中的传播而对患病袋獾进行了隔离,但疾病的传播速度却并没有减缓。
而之后人类的做法是,不过多干预袋獾种群,让它们自己适应这种可怕的疾病,结果是袋獾赢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袋獾适应肿瘤病的速度极快,在疾病肆虐的16年内,它们只演化了五代就适应了疾病。
前面我们说它们躲过了人类的捕杀,而如今对顽疾的战胜这一举动似乎还要更伟大,它们是家族中仅剩的成员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后
从诞生之日起,动物就与疾病之间就不断开展“军备竞赛”,一方想方设法变得更具侵略性,另一方则尽可能的提高防御能力。
这种防御能力可以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容忍适应,一种是抵抗反击。
人类的免疫系统显然属于后一种防御方式,而袋獾对肿瘤病的成功抵御则是一种完美的适应。
我们对癌细胞的态度倾向于消灭,但从袋獾的成功“抗癌”中我们或许可以学到新的思路和新的东西。
塔斯马尼亚恶魔时隔三千多年后重返澳洲大陆
来源:海外网
重返澳洲大陆的袋獾(CNN)
海外网10月9日电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日报道,近日,塔斯马尼亚恶魔(学名袋獾,是一种食肉有袋动物),在澳大利亚大陆绝迹3千多年后,重返这片土地。目前已有26只塔斯马尼亚恶魔被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澳洲方舟(Aussie Ark)放归到新南威尔士州悉尼以北一个面积为400公顷(988英亩)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3千多年以前,野生袋獾在澳洲大陆上灭绝,只有塔斯马尼亚岛上仅存25000只,澳洲方舟组织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保护该物种。
这些被放生的袋獾来自澳洲方舟的培育计划,该计划从2011年将44只袋獾繁殖到如今的200多只。该组织采取能够促进自然行为的方法来饲养袋獾,因此当它们被放生到野外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塔斯马尼亚恶魔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也是天然的捕猎高手,它们的回归将有助于控制猎杀其他濒危物种的野猫和狐狸的数量,重新平衡森林生态。作为食腐动物,它们也可以帮助保护周围的环境免受疾病污染。
澳大利亚方舟计划还将进行两次放生,每次放生20只袋獾,同时作为恢复野外环境计划的一部分,该组织还将把其他代表性物种引入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团队将使用无线电项圈、隐藏式摄像机和定期调查来跟踪动物,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海外网-澳大利亚-李志)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一窝产几十个的塔斯马尼亚恶魔,为什么只宠爱4个?是坏妈妈吗?
许多动物妈妈所采取的育儿方式会让任何人类妈妈感到惊讶,无论是喝幼虫血的蚂蚁,还是抛弃幼崽的海豹,它们的养孩子方式,在我们看来存在很多问题。
然而,看似恶劣的行为,饱含着大自然弱肉强食的法则,动物世界中每一个所谓的“坏妈妈”,都有自己不得不为的苦衷。
1、塔斯马尼亚魔鬼:生几十个,但只养4个。
塔斯马尼亚恶魔,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一种哺乳动物,叫袋獾,之所以有恶魔的称号,和它们凶狠的行事作风有关。
看似小熊般的外表,实则好斗,什么肉都吃,脾气暴戾,一生气会发出类似驴的叫声或者哭声,非常恐怖。
它们这种好斗的脾气,或许和它们黑暗的童年有关。
袋獾是高产的物种,一次能产几十个幼仔,有时最多50个,然而它们的育儿袋里只有4个。也就是说,从产道出来后最快爬到育儿袋的4个幼仔才有机会活下来,其余的几乎90%都会死亡。
袋獾妈妈对4个幸存者非常仁慈,抱在怀里,带着到处走,这样的育儿方式要持续一百多天;出了育儿袋后,它们还会经常会骑在妈妈的背上,和她呆上9个月。
2、格陵兰海豹:只有12天的母爱
格陵兰海豹幼崽非常可爱,它们是妈妈的掌上明珠,但是期限只有12天。
在这短暂的一段时间里,格陵兰海豹妈妈们不停地喂它们的幼崽,然后把它们扔到冰上。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一策略有助于幼崽应对北大西洋的严寒环境。
因为幼崽出生时没有脂肪,它们母亲的乳汁中有50%是脂肪,这使得20磅重的新生儿每天增加5磅。当幼崽重达80磅左右时,它们瘦弱的母亲就会停止哺乳,撤退到海里寻找食物。
小海豹在8周之前不能游泳和捕猎,所以它们必须经历一段危险的时期,可能会挨饿、被捕食,或者在融冰中溺水。
每一代中有20%-30%的小海豹无法在这样的试验中存活下来,但存活下来的会将其优良的血统传给下一代。
3、大熊猫:只能养活1个
熊猫有时会生双胞胎,但她只会照顾那个最可能存活下来的孩子,而对另一个不管不顾。
熊猫幼仔出生时双目失明,无毛,非常柔弱,它们的体重有时甚至只有几十克,只有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
为了让幼仔存活下来,熊猫妈妈们必须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宝宝,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并给它哺乳,做一切事情。
尽管如此,由于新生的熊猫实在太脆弱了,只养一只熊猫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是两个就更难了。
因此熊猫发展出一种生存本能,选择两个新生儿中较强壮的那一个,集中精力照顾它,这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存活1个,好过2个面临死亡威胁。
4、德古拉蚂蚁:在确保幼虫存活的前提下,吸食幼虫汁液
当用“德古拉”来描述一个母亲时,可以确定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
德古拉蚂蚁拥有自然界中最快的下颚,但缺乏咀嚼固体食物的能力,为了储备更多的流食,工蚁会在蚁穴里收集包含脂肪的幼虫,它们会把幼虫撕开,喝它们的血,之后再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给蚁后吃。
这也许不是最糟糕的,这种蚂蚁的同类相食行为被称为“非破坏性”的,也就是说,尽管它们吸食幼虫,但确保它们会存活下来,幼虫身上醒目的伤疤,或许就是这种独特的育儿策略最好的证明。
5、Leopard tree iguana:留一堆粪便给孩子,让它们自身自灭
这是智利特有的一种蜥蜴,在幼崽出生后的48小时内,她会保护它们,然后把它们连同一堆粪便一起抛弃在小窝里。
科学家认为,这种看似恶心的离别礼物,实际上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食用,而且还含有宝贵的肠道微生物。
母亲会把肠道里的微生物从体内传给后代,微生物留在了孩子的体内后,就可以消化水果、树叶和花瓣了。
便便不是妈妈唯一的贡献。婴儿非常虚弱,所以当她离开产房时,她会把出口封起来。
此时看起来糟糕透了,没有保姆,除了粪便没有其他食物,还把它们锁在了房间里,但是反过来想,它们非常安全,起码不会有其他动物来伤害它们,只要渡过脆弱的时期,慢慢长大后,孩子们会自己挖洞出来。
6、褐头牛鹂:抚育孩子的工作外包
这些母亲喜欢把自己的抚育工作外包出去,她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中,这种行为被称为“巢穴寄生”,而且它们并不挑剔,能在几乎250个其他鸟类的窝里产卵。
一般来说,我们总会在自己的后代身上投入很多精力,像这种诱骗别人照顾自己后代的行为,总是受到别人的鄙视。
但是,当你想到它们进化出的适应能力和欺骗手段,诱使宿主照顾它们的后代,如此精巧的骗局来自一只鸟,让人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它们的欺骗手段还有很多。
科学家认为,它们长大后离开了巢,它们仍然会继续欺骗,向那些甚至没有养它们的鸟乞求食物。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塔斯马尼亚恶魔、塔斯马尼亚魔鬼是什么动物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用户评论
我一直以为塔斯马尼亚恶魔只是一些传说或鬼故事!居然是真存在的动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哇,这种名字听起来好可怕啊!不过我也想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塔斯马尼亚恶魔看起来确实很像魔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特别的动物!它们怎么样过日子的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去查查它的图片和视频,太稀奇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动物生活在哪里呢?塔斯马尼亚是个岛屿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起来很有意思,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动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它会不会攻击人类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它的食物是什么?它们是怎么捕食的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塔斯马尼亚恶魔的习性和性格怎么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动物面临哪些生存威胁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塔斯马尼亚岛还有什么其他有意思的生物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做塔斯马尼亚恶魔呢?有特殊的寓意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些关于它的小说故事,没想到是真的动物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人类能更好地保护这种稀有的物种,别让他们灭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它们是不是已经灭绝了呢?我还想继续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塔斯马尼亚恶魔在食物链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它跟其他动物的关系怎么样呢?它是群居还是独居动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很特别吗?可以分享一些图片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