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国外留学一般几年,国外留学几年制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国外留学一般几年,国外留学几年制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那接下来大家肯定会关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来准备呢?
还是拿最常见的美国研究生申请为例,从我的工作经验来说,一般是建议大家提前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开始准备。准备时间太早,战线过长会让人有种疲倦感。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A,从高考之后就说要开始准备留学的,当时她的爸爸妈妈从高考之后的暑期就开始要求这个同学背单词,在父母的重压和高度期望下,学生很快就对出国留学失去了兴趣,而且到大学也出现厌学情绪,到后来中途还休学甚至放弃出国,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也不是说所有学生都会这样,申请一路走过来的同学可能深有体会,从开始上GRE辅导班到坚持学完GRE,再到考GRE,以及准备申请,成功出国,这每一道步骤都会有一部分同学选择放弃。
整体来说,如果希望保持一个对留学的向往而且又不影响大学生活的前提下,一般建议是不用过早准备的,因为兴趣往往都是有时效的。本身语言考试也有一个有效期的问题,比如托福考试是两年有效,GRE一般是五年或三年内有效。因此为了不影响正式申请或者有些同学也考虑在读完硕士后接着用之前的GRE成绩申请博士的话,不建议过早参加GRE和托福考试。
从申请准备流程上来说,我们建议在大三上做好自我定位并根据申请目标制定申请策略,如果是考虑转专业申请的话则建议更早。大三上经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积累,这时候建议明确留学目标,发觉自身特点和优势劣势,如果需要留学指导的同学也建议这时候做好专业机构的选择并且进行专业咨询的定位。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未来职业目标,明确申请方向,在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申请专业后,就要对自身背景开始剖析,比如GPA不理想的要抓住大三的机会学好专业课提高GPA,如果是有专业课欠缺的也要及早选修相应课程,打好学业背景基础。另外如果大学前两年还没有研究实习经历的同学,大三补充研究和实习的经历,有一定研究背景的。如果是要申请博士的则要充分利用大三机会进行最大化提升,最好能有paper发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也会在提早半年左右联系好大三暑期的海外实验室,进行暑期科研项目。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及早确定申请目标制定申请规划也是很关键的,大三将是非常忙碌的一年。语言考试上,希望大家在大三上或者大三下考完GRE。考完GRE后准备托福,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大三暑期前完成GRE和托福考试。
大三暑期往往是大家留学申请前的一个冲刺阶段,如果是GRE和托福考试成绩还不理想的,这时候要抓住暑期机会提高语言成绩。对于已经做好语言考试,准备去提升科研实习背景的,同样也是一个黄金时间,经历过前三年的学习积累,大三暑期的研究和实习项目需要让你进行一个质的飞跃。
接下来,大四上,9月份则要开始开展选校项目的筛选,根据自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选取合适自己的学校项目。对于博士申请人,这时候则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开始联系目标院校的教授进行套磁工作。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留学资料准备工作,研究生留学需要准备留学申请文书和学校成绩单等申请材料。对于自费申请人,建议提早准备好留学资金准备,在申请时有些学校会做经费证明要求。
9-11月是准备申请的黄金时期,其中留学文书往往是最耗费时间精力的过程,需要通过深思熟虑来进行充分准备,最大化体现自己的亮点。当然这个过程如果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将会给你节省很多时间,也会有效提升申请质量,增加竞争力。
一般从11月开始陆续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申请材料了,然后跟学校确认这些材料有没有收到,进行申请材料的跟踪,这个时候还要做好面试的准备,面试是录取前的最后一道关卡,至关重要,需要提早准备。
2-4月也是学校陆续发放offer的时间,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收到的offer情况,综合衡量学校的排名、地理位置、奖学金等因素,做好决定去哪所学校。
5-8月则进入签证准备,跟确定入读的学校要I-20表格,这个I-20表格是每位去美国读书的同学入学和签证面试时的必备文件,办理好留学签证之后,就是根据学校入学时间做好行前准备了。
整个留学准备过程基本耗时两年,这个过程会是对学生的一个全方位考验,建议各位同学做好合理规划有条不紊地准备,为自己的留学梦想奋斗!(来源:天道留学)
2024年出国留学火爆,拔尖人才培养“本土+留学”并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出国留学市场仍然在持续回暖。
3月底,随着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高校发放了2028届(2024年入学)本科offer,美国名校2028届本科录取至此全部结束。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不管是美国的藤校、排名前30名校,还是牛津、剑桥,录取中国学生的人数都有所增长。”第三方国际教育机构宜校创始人肖经栋说。
留学火热也体现在产业端。新东方4月25日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出国考试准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出国咨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
疫情过后,出国留学便利度大大提升,中国家庭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被重新点燃。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从美国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扩散,开启了出国留学新态势。
3月底,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召开发布会介绍202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相关情况,提出我国出国留学的形势在疫情之后正在强劲地复苏、平稳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期间到美国读研究生尤其是读博士受到波及,这给国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强基计划第一批学生已经完成向研究生转段。
专家指出,留学新态势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现了本土与留学并重的新路径。
斯坦福大学标志性的红杉树下,用中文写着一行宋庆龄的名言“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4月24日,上海宋庆龄学校官方微信发布了这样一幅海报,祝贺该校国际部学子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宜校数据统计,斯坦福大学2028届本科共录取了15名中国学校的学生。而2027届本科录取11人。此外,美国8所藤校2028届本科共录取中国学校的学生156人,而2027届为153人。
今年的出国留学读本科学生,高中入学时正处疫情时期,招生本应受到影响。但根据宜校2022年对23个省份的63所国际化学校进行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就读国际化学校的高中生人数整体有所下滑,但一些知名国际化学校因接纳了海外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不减反增。
到了2023年,宜校对这些学校进行了回访,结果显示,2023年的招生量爆发式上涨,2023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总量比2023年毕业生总量增长76.8%,特别是非发达地区和非传统名校学生人数增长明显。
这很可能意味着,今后几年我国出国留学读本科的学生还将增长。“估计今年出国留学人数大概率也会增长。”肖经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不过,短期的暴涨之后,国内国际化学校的招生料将平稳。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执行副校长、招生办主任黄志铭认为,自2008年以后,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导致生源池逐步减小。由于学校招生人数与出生人口正相关,逐年减少的出生人口将导致国际学校的招生人数下降。此外,国内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人们出国留学的决定。
出国留学读研市场同样也在回暖。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多所高校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国内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和比例持续上升。
北京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有680人出国留学,占毕业生人数17.77%,比上年增长1.23个百分点;清华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有503人出国留学,占毕业生人数15.62%,比上年增长1.61个百分点;复旦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有564人出国留学,占毕业生人数17.48%,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
今年2月,全球化智库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2024)》(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依然是最大留学生源国。
《报告》指出,2020年出国留学人数为45.09万人,2021年回升至52.37万人,2022年进一步回升至66.12万人。从美国、英国等国2023年给中国学生签发的留学签证数量来看,中国学生留学的需求依然强劲,出国留学市场正在稳步恢复。
从出国留学的目的地来看,目前也进入新的阶段。
4月18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官方微信发布了该校2024年全球本科录取成绩单,480余名毕业生共获得了近2000份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大学的offer。
其中,300余名申请英国高校的学生中,48名学生获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预录取通知;近70%的学生成功获得了英国G5精英大学的预录取通知。
伦敦大学学院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名,向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同时发放了213份预录取offer。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全球知名的顶尖大学,今年招录的中国本科新生再创新高。宜校统计,截至1月底,两校2024年共预录取428名中国学生,超过了2023年382名,增长12%。
“英升美降”,是近两年来随着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发生在我国出国留学领域的鲜明特点。
肖经栋表示,除了国际形势,赴英国留学人数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英国大学本科学制通常为三年,授课型硕士学制通常为一年,这大大节约了学生的留学成本。更直接的成本是费用,目前在美国纽约等大城市留学,每年要花费100多万元人民币,但在英国的大城市,花费可以减少一半。
“以前赴美国留学的学生,很重要的目标是留在美国就业,而赴英国留学的学生,则普遍回国就业。现在美国签证政策收紧,本想赴美留学的学生认为既然要回国就业,索性选择水平相当、成本更低的英国高校。”肖经栋说。
《报告》进一步指出,传统的留学理念发生变化,使得中国学生留学的选择更为分散,赴传统留学国家留学的人数将趋于稳定,新的留学目的地不断形成。
过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主要集中在美、英、澳、加、日等发达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吸引中国学生。
例如,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性价比生活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目光投向这些地区。
一些新兴的留学目的地,如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2021年均位列中国学生留学前20大目的地,并拥有数千乃至数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他欧洲国家,如土耳其、芬兰、丹麦、波兰等,也有一千多名中国留学生。
出国留学新态势,还体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
梳理近年来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2020—2022届硕士毕业生出国留学读博的人数持续下降,从196人降至127人,降幅超过35%。
出国留学,是长期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2760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持临时签证者占9.1%。
然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指出,每年大量毕业生出国读研对本土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比如博士优秀生源的流失,会对国内的博士培养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沈文钦和研究团队对300余位有出国留学意向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访谈,他们发现,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留在国内读研。2023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在五大基础理科(数、物、化、生、计算机)本科成绩位于院系前30%的146名优秀学生中,34人选择出国攻读博士,79人留在国内攻读博士,分别占比23.3%和54.1%。
《报告》也指出,国内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逐步形成,中外合作办学等在地留学项目逐渐成熟,为学生获取中外优质资源同时保持与世界紧密交流提供了可能,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多的新路径选择。
沈文钦介绍,在历史上,美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博士拔尖人才培养均走过了国外培养为主、“本土+留学”培养并重到基本自主培养3个阶段,并最终分别成为国际性的博士培养中心和区域性的博士培养中心。
我国相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的完善,也在丰富这条新路径。
强基计划2019年启动招生以来,到2023年底,第一批本科生已经转段至研究生。各校披露的数据显示,很多高校的转段比例在70%以上。转段后,强基生将留在国内读研。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有130人顺利转段,其中本科直博人数高达128人。
“优秀生源留在国内攻读博士,有利于提高国内博士生生源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国内科研水平。”沈文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沈文钦认为,在此背景下,我国应一方面抓住优秀生源供给增加的历史机遇,持续提高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留学目的国的多元化,以降低留学趋势变化带来的风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看个人情况吧,有的专业短期一点,有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很多国家都差不多,两年硕士的话应该比较常见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听说一些博士学位可能需要七八年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外留学时间挺长的,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的国家和大学对学历要求不一样,这个得好好了解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主要是看你想读什么专业,短的几年,长的十几年都有可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听听不同国家的留学时间区别大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除了学业,还有很多签证和生活方面需要考虑的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去国外读书应该是个很充实很开眼的经历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更多关于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将来有机会出国留学看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么多年的学习时间,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什么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朋友说海外的教育水平确实很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体验怎么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氛围会不会很紧张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学需要花多少钱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不同国家留学,语言问题会带来什么挑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分享一下自己留学的经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受到了吗?学习新知识的新体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学生们毕业后就业的情况怎么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