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的北京石油学院。
特色: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
主管单位:教育部。
共建单位: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
学校性质:公办正厅级重点大学
主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8 号。
二、校史简介
1953 年 :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成立北京石油学院。
1969 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 年 :1981 年 6 月,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建立。
1988 年 :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建立校本部,形成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两地办学的格局。
2003 年 :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三、办学条件
截至 2024 年 12 月数据:
教学场地
校区数量 :2 个,北京校区、克拉玛依校区;
北京校区 :占地面积 1200 余亩,建筑面积 60 万余平方米。
克拉玛依校区 :占地面积 1500 余亩,建筑面积 40 万余平方米。
图书资源
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纸质资源:120 余万册。
数字资源:335 余万册。
中外期刊:3.5万种。
中外数据库:92个。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 :1042 人。
教授、副教授 :700 人。
国家级人才 :48 人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含双聘院士 2 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1 人。
特聘专家 :2 人。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15 人次。
教研能力
教学学院 :16 个。
科研平台 :省部级以上平台 40 个,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为学校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学术建设
办学水平
门类数量 :7大门类。
门类类别 :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
领域方向 :石油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术水平
“双一流” 高校,“211 工程” 建设高校,国家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试点高校。
专业能力
本科专业 :20 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1 个。
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2个。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 个。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30 个。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4 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2 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35 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3 个。
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五轮评估结果:A +:1 个(石油工程);A-:2 个。
重点学科
优势特色学科 :石油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特色优势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
大学排名
中国大学软科排名:第 80 名。
理工类高校排名:第 30 名。
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第 100 名。
五、招生就学
招生计划
招生类型 :普通本科、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类型的招生计划。
招生数量 :2023 年以来,年招生本科生数量稳定在 2000 人左右。
近 3 年的录取分数 :
2024 年 :最高分 610,最低分 520;
2023 年 :最高分 605,最低分 515;
2022 年 :最高分 615,最低分 525。
就学成本
学费
普通专业 :3500 – 4500 元 / 年每人;
艺术类专业 :8000 元 / 年每人;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 :根据合作项目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 10000 – 15000 元 / 年每人。
住宿费 :600 – 1000 元 / 年每人。
生活费 :约 1200 – 2000 元 / 月每人。
奖学助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建了完善的奖学助学体系,涵盖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与贷款代偿及其他资助等多方面。
奖学金
本科生 :
国家奖学金 :每人每年 8000 元,大二生以上可申请;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元 / 年,专业排名前 50% 的大二生以上可申请;
设有多种社会专项奖学金 :如石油企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
研究生 :
国家奖学金 :标准为 20000 元 / 年;
学业奖学金 :分为不同等级,一等奖学金 10000 元,二等奖学金 8000 元,三等奖学金 6000 元;
学校还设有多种研究生专项奖学金 。
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 6000 元 / 年;本科生分为不同档次。
社会专项助学金 :由社会各界捐赠设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助学贷款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本专科生 12000 元 / 年;研究生 16000 元 / 年。
其他资助 :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补偿与贷款代偿等,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中国石油大学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大学发展历程:从石油摇篮到能源强校,见证中国能源崛起的每一步!
1953年:诞生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为了培养石油工业的专门人才,北京石油学院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的雏形。这所学院不仅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更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石油勘探、开发、炼化等专业人才的重任,开启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崭新篇章。
1960年代:迁校东营,扎根油田
1960年代,随着国家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石油学院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东营地处胜利油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迁校东营后,学院与油田紧密结合,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这一时期,学院不仅培养了大批石油工业的骨干力量,还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0年代:改革开放,迈向国际化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中国石油大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8年,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迈进。这一时期,学校开始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石油人才。同时,学校在石油化工、油气储运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90年代:跻身“211工程”,迈向高水平大学
1997年,中国石油大学成功入选国家“211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这一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学校还积极拓展新的学科领域,逐步形成了以石油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2000年代: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开启新篇章
200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同时,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代:双一流建设,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国内能源领域的重要领军高校。这一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新能源、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人才。
2020年代:面向未来,打造能源强校
进入2020年代,中国石油大学继续秉持“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强校。学校在新能源、智能油田、绿色化工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探索能源科技的前沿方向。同时,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致力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的辉煌成就
- 人才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培养了数十万名石油工业的骨干力量,被誉为“石油工程师的摇篮”。
- 科研创新:学校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化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进步。
- 社会服务:学校积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国际影响:学校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人才,提升了中国能源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展望:能源强校,引领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强校。学校将积极应对全球能源变革的挑战,探索能源科技的前沿方向,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将继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能源事业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互动话题
- 你对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看法?
- 你认为未来的能源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如果你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你最想参与哪个领域的研究?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吧!
#中国石油大学 #能源强校 #石油工业 #双一流大学 #能源科技 #碳达峰碳中和
【广西高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前身为1953年组建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发展形成了“两校区一园区”(青岛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以及东营科教园区)的办学格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科实力评估——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有22个学科上榜,其中:
A+类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这两个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均处于顶尖水平,显示了学校在石油和地质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
A-类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之一,也获得了A-的评级,表明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B+类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保障石油工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B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些学科均获得了B的评级,反映了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内的均衡发展。
B-类学科: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这些学科虽然评级为B-,但也是学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C类和C-类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力学、工商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物理学。这些学科虽然评级较低,但也是学校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正致力于提升这些学科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科实力继续保持领先,以下是部分学科的评估结果:
A+类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这两个学科再次获得A+评级,进一步巩固了学校在石油和地质领域的领先地位。
A-类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在第五轮评估中继续保持A-评级,显示了其在国内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B+类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该学科在第五轮评估中获得B+评级,体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优势学科分析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该学科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A+评级,显示了学校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学校在地质资源勘探、地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地质工程人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该学科同样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级,表明学校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学校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哇,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学习氛围一定很浓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克拉玛依风景超级好,去上学能兼顾学习和游玩岂不美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石油大学一直都是石油行业的领军高校啊,毕业生就业前景肯定棒棒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想了解一下中石油大不一样的校区文化,克拉玛依那里的同学应该很有特色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克拉玛依那边气候比较干燥,冬天冷酷夏天热,要做好防寒保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去克拉玛依读书,是不是可以尝试体验一下新疆特色美食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石油专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有自己独特的校园建筑吗?很有趣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去克拉玛依看一看,据说那里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可以参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石油大学校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一定很大吧,很期待了解克拉玛依校区的真实情况!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克拉玛依是沙漠之城,学生会拍很多很有特色的照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去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学习,是不是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交流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组织什么课外活动?克拉玛依校区有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油气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一定会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中国石油大学有很多厉害的老师,很适合学习石油相关知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克拉玛依校区有没有哪些特色商店或餐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交通状况怎么样?附近有哪些娱乐场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石油专业需要一定的艰辛付出,相信中国石油大学校生的意志品质都很坚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